饱水文物传统脱水方法与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应用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G264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饱水文物的脱水加固是文物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克服干燥应力引起的文物结构的收缩和塌陷,传统脱水方法中常采用加填充剂浸渍等方法,从而使文物处理周期延长。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利用气体在临界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液化的特性,控制饱水文物内部的液体在临界点之上,使气/液界面消失,在无液相表面张力情况下进行的干燥过程。本工作在回顾传统饱水文物脱水加固的常用方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用于干燥饱水文物具有能消除干燥应力的特点,介绍了国外学者利用该技术实际处理饱水文物时采用的实验装置、操作条件和干燥效果。与传统脱水方法对照,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还具有能缩短文物处理周期、干燥过程中能同时杀菌等优点。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罗曦芸.饱水文物传统脱水方法与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14(Z1):101-10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5-10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主办单位:上海博物馆 编辑出版:《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委员会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1118号,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部
电话:021-54362886 传真:021-54363740 E-mail:wwbhykgkx@163.com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2025 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03390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01号